沈晓娟同志2007年从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毕业,到淮安分局工作至今,一直从事水文水资源分析评价工作。十多年来,源于对水文工作的喜爱,心存梦想,不忘初心,脚踏实地,砥砺前行。
一、紧跟时代要求,提高政治站位
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,认真学习,主动思考,切实增强思想自觉、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。深入领会新时代、新思想、新矛盾、新目标对水利、水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。
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,人水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标志。水利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大任务,必须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基础性、先导性、约束性作用,推进水资源全面节约、高效利用、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,打造水清岸绿、河畅湖美的美丽家园。我省全面推行河长制,推行生态河湖行动计划,落实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。
面对水利改革发展的大环境,水文工作只有主动作为,与社会与民生的需求对接,从技术型工作向研究型工作转变,提供更全面、更深度的技术支撑,才能赢得发展的空间。
二、注重细节,精于管理
2012年单位内部科室职责调整,增加了地下水业务,当时全市地下水监测站没有专用井,全部采用民用井或生产井,委托观测员素质参差不齐,观测手段落后。
该同志第一时间学习和掌握《地下水监测规范》、《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》、《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》等相关规范、规章和上级部门的管理规定。组织开展全市浅层地下水监测站网普查,对辖区内的24眼浅层地下水监测井的位置、井况、测井用途、周围环境及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,采集影像资料,逐井建档,为开展地下水监测方式改革、监测站网规划调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。2014年,建成了全市第一眼地下水自动监测站,五里站,同时监测水位和水温。
2015年,开展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站网规划,根据设站目的、监测需求和设站规范,精心布设站点,全市共布设36站。年底,施工单位进驻淮安开始施工。因设计时预估监测井井深,取芯过程中发现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。为保证监测层位准确,聘请了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专家作为技术顾问,取芯后逐井到现场辨别岩性,根据目标含水层的位置确定成井深度,不符合要求的办理设计变更手续,有效的保证了成井质量。施工期间每月编制工程月报,将工程进度、存在问题等向省项目办报告,推进工程建设。2018年,已顺利完成建设工作,投入试运行。
三、提升能力,擅于服务
该同志积极投身分局承接的重点项目,在淮安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、饮用水源地保护与规划、地下水超采区控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水文技术支撑作用。
随着淮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地下水被大规模开发利用,部分地区主采层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形成超采区,并在局部诱发了地面沉降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。2015年,该同志组织科室成员,编制完成了淮安市及下辖四县两区的地下水压采方案,提出各县区和全市分阶段地下水压采目标、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,力争规划期末达到地下水用水总量、水位红线双控制。
压采方案经市、县政府批复后正式实施,实施过程中,该同志全程参与。为便于基层水利部门统一标准实施地下水井封存备用,专门分析制定封存备用井管理制度、运行维护台账,绘制封存备用示意图和标志牌。
在地下水常规监测工作中,以全市地下水超采区为重点,定期分析水位动态变化过程,发现异常波动,及时与市县水利部门沟通,联合开展现场调查,分析原因,提出应对措施,协助水利部门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,提升了水文技术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,在此过程中,与市县水利部门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。
饮水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,2011年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,落实最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。2013年起,该同志陆续组织编制完成全市9个主要水源地达标建设方案。
通过对有关规范、决定、达标建设标准等的反复研究,深刻领会水源地的保护要求,成为行家里手;通过对各水源地的查勘调查,掌握第一手资料。与当地水利、住建、环保等多部门广泛沟通,就具体技术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,发挥了水文服务水资源管理的参谋作用,县区水利部门遇到相关问题第一时间与水文联系,开展技术咨询。
在各项业务工作过程中,该同志认真制定工作计划,遇到问题和困难主动协调、沟通,不畏烈日严寒带头参加野外查勘、测量工作,经常主动加班加点,受到业主单位和评审专家的好评,树立了淮安水文良好的形象。
|